关于15号央行论文的解读,人口红利-sun riches

4月15日在中国股市大盘整体较弱的环境下,二胎概念股居然逆势崛起。

贝因美、微创股份、新华锦、高乐股份等纷纷涨停,他们为何而涨?因为在4月14日晚,央行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工作论文,直指中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。

这篇工作论文指出,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,要认识到人口红利,当时用的舒服,事后却是需要偿还的负债。

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。中国近40年的经济增长,核心是改革开放,使得人口红利能够转化为生产力。

 

近10年来,经济进入新常态,潜在产出下降至于2010年以来,劳动人口由升转降直接相关,预计2020至2050年间,劳动人口将以每年超过0.5%的速度逐年下降。2050年比2019年下降15.2%。从劳动人口占比看,2010年为74.52%2019年降至70.6%,预计2035年为64.6%。到了2050年,劳动人口占比只有59.8%。

另一方面,随着劳动人口下降,养老负担重,抚养比持续上升。2019年抚养比为17.8%,预计2035 2050年分别为32.0%和43.6%。再是政府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快速上升,二019年为5.3%,较1990年上升4.5个百分点。

未来随着老年抚养比上升,这一支出将继续增加,而中国人口结构趋向到金字塔型,意味着消耗的人多产出的人少,也意味着存在经济停滞,物价疲软,资产价格通缩的压力。

 

这很像目前日本、意大利等国低增长低利率、低通胀、高负债的状况,而且中国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,因为人口转型更快。 目前中美互相视对方为敌人或竞争对手。

 

那么与美国相比,在中国加速老龄化少子化的同时,美国由于移民等原因,人口却在发生有利的变化。联合国预计2050年美国人口将比2019年增加0.5亿,增长15%而同期中国将减少约3200万人,下降2.2%。

从劳动人口数量看,预计2035和2050年中国分别比2019年下降4.6%和15.2%。而同期美国分别增长2.4%和7.7%。 从劳动人口占比看,二0 19年中美分别为70.6%和65.2%,中国比美国高5.4个百分点,但是到了2035年,这一差距将缩小到3.2个百分点。到了2050年,中国反而会比美国低1.3个百分点。

 

从老年抚养比看,2019年中美分别为17.8%和24.8%,中国比美国要低7个百分点。2035年两国基本持平。

2050年中国比美国高出7个百分点,而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分布,底部的儿童和中部的劳动人口均窄,顶部的老年人宽,而美国的底部和中部均比中国宽得多,顶部则更窄,人口结构更优化。 如果说过去40年,中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人口红利。

 

未来30年要靠什么?有人会说,可以靠科技和教育,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导致的劳动力日益短缺,发达国家想到的一个办法,重视教育,以提升人力资本,再是促进科技进步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但从实际效果看,这可以缓解经济停滞,但难以逆转根本问题。

以日本为例,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科技立国,很早就意识到要通过教育和科技进步应对老龄化。

所以日本的研发支出占GDP比例持续超过3%,平均高于美国0.5个百分点,至今已有22位本土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。而这只有在其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时间足够久,力度足够大,人员足够多时,才可能出现。

但即便如此,日本1990~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提高2.6年,全要素生产率从美国的74.5%下滑到70.319%90年至2018年的29年间,GDP增速平均仅为1.1%,这表明在老龄化少子化面前,教育和科技依然单薄。

 

在这篇央行工作论文中也提出了目前人口问题的应对之策。 首先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,要全面放开生育,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。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响声又不让声势放开,等到大家都不晓得再放,就根本没了用处。

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,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,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、生产、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,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,倡导生育,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,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。

再是需要重视储蓄和投资,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,要清楚中国不仅肩负发展的重任,而且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。要明白没有积累何来增长。

其次要认清消费,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,要明白由减入射,翼由摄入减难。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,有历史原因,其力图改变,但回天无数不要以此为榜样,要扩大国内中西部的投资,虽然中国总体的资本边际收益持续递减,但中西部的机器换人仍大有可为,要扩大走出去,尤其是亚非拉的投资,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大量仅存的、人口红利。

再是推进养老改革,首先养老制度要由及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。中国现有养老体制的初衷是考虑了储蓄养老的长远需要。但实际执行下来变成了现收现付,这在人口结构不变的情况下,尚能勉强维持,也简单易行。

 

但遇上人口转型带来的老龄化危机则难以应对。有人认为养老改革可以很快实现转轨,但实际上任重道远。中国的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,要么多付出劳动,以实现养老金的可持续。要降低替代率,杜绝退休工资拿到比赛之高的现象,也可延长退休年龄,但要早做,拖得越久越难解决。

还要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。未来的中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不是一句空话,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。首先环境宽松要抓主要矛盾,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。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,创新肯定会冒风险。

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,也有饭吃有房住,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。再是控制房价,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,但其多半没钱,一个城市房价太高,把他们都逼走了,何谈创新? 最后要重视教育,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,重视基础教育,提升教育覆盖面,教育公平性,重视理工科教育。

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,是文科生太多,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,不可控,因此中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。其实这篇论文的论调并没有问题,老龄化确实已经成为趋势,目前无解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。

未来几十年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会非常快,而他提出的应对之策也基本合理。可本来是一个讨论中国人口转型的工作论文,却因为里面的一段表述,在网络上炸开了锅。 文章最后指出,要重视理工科教育,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,是因为文科生太多,很多文科生看到后表示不背,锅认为这个说法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。

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呢?当一个国家的,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,可能出现两种结果,一个是经济持续发展,逐渐成为发达国家,另一个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,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,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,出现停滞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,首先是内需不足,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迈入中等收入,此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。虽然国家的供给在增加,但是总需求相对不足,导致经济增长放缓。而中等收入国家需要经济转型才能向发达国家迈进。

总需求不足,致使这种转型升级动力也出现不足,在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,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,进而促进经济发展。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合理,致使经济停滞,再是缺乏创新。

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,由于在高新技术方面缺乏创新,中等收入国家在劳动成本上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,而在高端技术研制方面,又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支持,经济停滞不前。 所以论文的原意是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,是因为有的国家忽视了理工科教育,缺乏高端理工科人才。

之所以让一部分人听着很不舒服,还是因为文章用词的不严谨,文理分科并不等同于研发生产与流通消费这两端的分析,文科生可以参与研发和生产制造,理科生也可以投身流通和消费领域。如果简单将问题归结于文科生,无疑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和选择权。

不过某些人因为一个并不清晰的表述就上升到歧视文科的高度,却忽略了真正要讨论的问题。这种做法显然非坏即蠢。

One thought on “关于15号央行论文的解读,人口红利-sun riches

  1. 这个学习了,谢谢分享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CAPTCHAis initial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