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没有香港-转

我的 1997 艾敬 - Sampler
         1997香港回归以后,女作家李黎写过一篇文章《如果没有香港》。
        这题目确实不错,可以怀旧,可以感叹,可以比较、可以思念。这几乎是个开放性的话题,不管是香港人,还是不是香港人,不管是去过香港,还是从未到过香港,如果谁想写都是可以写的,这个题目太开放了。
        如果没有香港,我不知道有个艾敬,更不知道有个红磡体育馆。有次坐港铁看到有个红磡站,特地上去看了看,就是想感受一下,已经过了的1997,我真实地踏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。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我所在内地的三四线城市,不会有星级酒店,至少不会那么早就有一家三星级的国际酒店。那是港资回来投资的,在他从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。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我青春时期不知道会如何度过?那时候满大街的港片和每个角落的香港流行歌曲,几乎是所有城市年轻人的主要文化活动和消遣。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我不知道有周润发、刘德华、张国荣、夏梦、张曼玉、梅艳芳。
       我穿过的第一条喇叭裤、第一件花衬衫,第一件西装、第一条领带,戴过的第一副墨镜,看过的第一本武侠小说,都和香港有关。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也就没有四小龙、没有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,没有亚洲的时尚之都。
        李黎写那篇文章的时候,也有人瞧不起香港,他们认为香港什么也没有。他们当时对香港的评价是,“(香港)除了金庸,只有平庸”。
        其实这句话,却说出了香港伟大的另一面。我们依然可以说,如果没有香港,就没有金庸。
        不是金庸造就了香港,是香港造就了金庸。
        如果没有香港,金庸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和五十年代的命运基本可以注定。
        金庸的第一本武侠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,发表于五十年代的香港。这个时代的内地,正进入轰轰烈烈的反右。以金庸的那段有名的裤子论,如果放在内地,不只是右派的问题,肯定是反革命的问题。所以,如果没有香港,注定没有金庸的武侠,也注定成就不了金庸的人生。
       金庸(包括梁羽生)的新派武侠,为中国人创造了“成人童话”(华罗庚语)。没有金庸,我们的几代领导人,都没有机会欣赏这成人童话的世界。
       金庸的武侠也帮助他的父亲,被平了反;金庸的武侠,也给法治昌明的香港输出了一个充满侠义的世界。
        香港有许多特产,其中最重要的特产,就是这看不见、摸不着,却无处不在的侠气。
        如果没有香港,就没有这些,没有这些,香港也就和其他城市没有了区别。
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甚至有可能出不了容国团,出不了丘成桐。
       容国团不只是拿回了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,也是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,而丘成桐是目前华人中最伟大的数学家。如果没有香港,可能就没有他们。
         如果没有香港,如果没有香港!
         ………,.............!

One thought on “如果没有香港-转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CAPTCHAis initial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