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不住人才,迟早要完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“立华说pro” 作者“叶立华”

有不少领导,不管是私企的,还是国企的,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,向来喜欢讲一句话,叫做“找不到人才。”

 
有的工种,那是真的找不到人才,就好比能够手车核弹螺母的老师傅,那是两弹一星时期周总理亲自点名的人才。
 
一个单位要找这样的人,他找不到,我倒是理解。毕竟这样的人全国也没有几个,凤毛麟角,不过如此,强行求索,十分难得。
 
但是,大部分的单位不是找不到人才,而是提供不了给人才的上升渠道。
 
立华我的人生不算长,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来看,现在的中国存在一种神奇的现象。
 
一个项目,如果可以外包,那就一定要外包。
 
表现在机关单位里,活能让下属的事业单位来看,机关就要让下属事业单位干。
 
如果没有下属事业单位,那能让借调来的人干,就要让借调来的人干,如果借调人也干不了,那就外包出去。
 
到了事业单位,活能让不在编的合同工干,就让不在编的合同工干,如果没有不在编的合同工,那就找临时工干。
 
如果是国企,那么就要研究研究能不能让外包公司干,如果不能,实在没有办法,那就找基层的、没有背景的人去干。
 
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,单位里的就存在这样一批人,调动升迁涨钱,都和他们没有关系,注定一辈子底层,干着所有的累活脏活。
 
这就导致,我们的很多干部,很多管理者,很多老板,很多大学老师,如果没有不带背景真的深入基层去,压根不理解基层的世界已经和他们完全割裂开来。
 
公务员和群众,正式工和临时工,老板和职工,城市人和农村人,整个是互相不能理解。
 
就好比现在的宣传,一到了突出典型,就能明显的发现突出的那个青年典型,压根没有到艰苦偏远的一线干过,这个艰苦偏远的一线,一定要是工种的一线,而不是地域的一线。
 
银行柜员干三年,这叫一线,哪怕在上海南京路上的银行干三年柜员,也是一线,而且更能明白基层的不易,毕竟南京路那边银行柜员的工资甚至付不起房租。
 
如果是外放莎车县,说是艰苦偏远地区,实际上一个月一万元,当的是大堂经理,一万元的收入在莎车县,用网友的话来说,这就叫人上人的收入,他能体会到什么民间疾苦?
 
在他眼里,莎车县简直就是人间天堂,毕竟他开心不开心不要紧,他只要有钱,有的是人想要他开心。
 
那么问题来了,压根没有在工种的一线干过,就好比陆军元帅,年轻时候一直干的是后方医院,这就不能让前方的千百万战士心服口服。
 
就好比济尼切夫同志,在苏联的北方舰队当了两年义务兵,因为表现突出进了克格勃。
 
这是实打实的当了两年义务兵,实打实提干,这样的履历放到任何一个地方,人说起来就只有服。
 
北方舰队保卫的是北冰洋安全,济尼切夫外放,最后奉命执掌北冰洋安全,这就叫他原来在最基层最一线干过,最基层最一线有什么问题,没有人比他清楚。
 
大将是从义务兵当上来的,潘科夫分管过俄罗斯军队的人才培养梯队,是从义务兵考学上去的,大将是义务兵考学出来的,军队人才培养从上到下是什么样子,他就很熟。
 
搞几个一看就有背景的人去作秀,然后让背后没有人的人一直在最苦的地方呆着,这不合适。
 
这样的单位,不管是什么性质的,私企也好,国企也罢,机关事业单位也好,就注定留不住人才。
 
放到企业里,表现就是人才既然升不上去,自己又有技术,为什么不去国外发达国家打工呢?
 
都是打工仔,干嘛不选个舒服的地方?
 
放到机关事业单位里,表现就似乎人才既然升不上去,自己又有本事,干嘛不跳槽去下海挣钱呢?
 
都是挣工资,干嘛不选个挣工资多的地方?
 
这样的事情对不?当然看起来不对,但是也要想想,究竟是哪里不对。
 
说到底,有的人没有把有才华的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,任人唯亲,亲人和自己,就比旁的人要高一等,其他人是工具,他们才是人。
 
等级意识出来了,自然也不能怪自己留不住人才。
 
中国的战国时期有个哲人叫孟子,孟子说的好。
 
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
 
嘴上天天说留不住人才,人才真来了,又拿人家当二傻子,当工具人,人才辛苦干活,他们辛苦汇报,人才辛苦奉献,他们辛苦摘桃。
 
一天两天还行,一年两年,就没有人陪他们玩了。
 
自己玩去吧,良禽择木。
 
世界上的事情说到底,还是个人心换人心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CAPTCHAis initialing...